用爱和责任开启弃婴ldquo生命之门

这一段时间,医院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在工作之余总会跑到一名叫“强强”的男婴床前,给他喂奶,逗他开心……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给医护人员带来欢乐的胖嘟嘟的男婴,竟是刚出生几天就被遗弃在风景区草丛的弃婴。“当时他身体很弱,脸上爬着蚊虫,生命岌岌可危。”想起当时孩子的情景,参与现场救治的隋海洋医生至今记忆深刻。

命悬一线新生男婴被遗弃草丛

“快来,我们在风景区草丛里发现一个小婴儿,情况很不好!”6月17日早上5点33分,我市指挥中心传来一个晨练群众焦急的报警声。医院接到指令后立即赶往现场救治。“当时躺在草丛里的小婴儿身上裹着毛毯,脸上爬着苍蝇和蚊虫,骨瘦如柴,奄奄一息!”医院急诊科随车急救的接诊医生隋海洋回忆说。他一到现场就跳下车把婴儿揽入怀中冲上车进行抢救。

救护车医院急诊科。在该科待命的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王粉马上开始对孩子进行全面检查:“孩子嘴唇青紫,不停往外吐着泡沫,高度怀疑孩子患有先天性食道闭锁,病情非常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

经过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后,婴儿被确诊为先天性食道闭锁,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先天性食道闭锁是非常严重的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症,患儿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口吐白沫,因无法进食,也不能正常吞咽唾液,导致口鼻分泌物很多,常形成泡沫状,故称为“螃蟹宝宝”。食管被称为“生命之门”,人出生不食则亡。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如不尽早治疗出生后数日不仅会活活饿死,还会因分泌物返流入呼吸道引发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因此明确诊断后应尽早实施手术是唯一有效挽救患儿的方法。由于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风险极大,是小儿外科和新生儿科治疗水平的标志性手术,医院开展此项技术。

临危受命医护人员勇于担当填补空白

得知情况后,该院院长赵光煊高度重视:“挽救生命是我们医生的天职,任何事情都有第一次,有风险我们担!我们不担当,谁担当!我们不负责,谁负责!孩子不能再等,要快!”医院专家团队尽快为婴儿拿出最佳治疗方案,竭尽全力救治弃婴生命。

一场开启弃婴“生命之门”的爱心营救随即在医院展开。

新生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主任王晓冰赶来了、普外一病区副主任张继业赶来了、麻醉手术科主任屈海波赶来了……由于患儿的食管还不到10厘米,食管闭锁导致食管被分成上下两段,上段食管肥厚粗大,下段食管壁薄细小,要将两段食管重新吻合难度很大,加之胸部还有心、肺等重要器官,术中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和压力、眼看分分秒秒都在痛苦煎熬的弃婴,揪心啊!紧急啊!一次次商讨病情、一遍遍排查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和术后各项细节,该院的专家团队殚精竭虑,精益求精。患儿亲人忍痛抛弃,作为医者,舍我其谁!

医院专家团队经过精心准备,6月19日上午,由普外一病区副主任张继业主刀与助手卫常委主治医师在全麻下为患儿实施右胸食管成型手术。麻醉手术科主任医师屈海波坐阵为婴儿进行全身麻醉,为手术提供最佳的麻醉效果,新生儿科主任王晓冰也守在手术室进行全程监护,专家团队的通力合作为手术成功提供最有力的生命保障。手术历时一个小时顺利成功,术后患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继续监护治疗。

所有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这才松了一口气。

据了解,医院这次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的成功,不仅填补了三门峡地区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手术的一项空白,更标志着该院普外科和新生儿科技术水平达到国家水平。

精心呵护“螃蟹宝宝”喜获新生

在该院普外科与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儿顺利度过术后危险期,无感染发生。术后一周复查上消化道造影显示食管吻合口通畅,患儿在医护人员的呵护下开始喝奶了!无呼吸困难及进食呛咳等症状,目前已逐渐恢复至正常喂养,各项身体状况达到同龄标准。

从事发到现在已有一个月了,看着皮肤红润,体重增加的患儿,医生护士们给他起了一个昵称“强强”。他们真心希望这个孩子健康成长。现在医护人员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可爱的强强,他们高兴地说:“他太可爱了!我们真想把他带回家。”昨日截稿时,笔者又去看望了还处在康复期的小强强,孩子脸上露出了天使般的笑容。

医院普外科主任毛天敏主任医师告诉笔者,随着我国医学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先天性食道闭锁治愈成功率越来越高,患者治愈成功后不影响成年后生活质量。请患有先天性食道闭锁患儿的家长千万不要放弃治疗,最好在新生儿阶段及早手术,以免贻误治疗良机。

编后:

不幸中的大幸、垂危后的重生。

很不幸,“螃蟹宝宝”一出生便被亲人因病遗弃在草丛,生命垂危。

很庆幸,男婴遇到了一支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医护团队,重获新生。

医院-新生儿科/NICU是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中心在三门峡地区设立的唯一分中心,是三门峡市重点专科。是豫西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特色专科。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临床、科研、教学队伍。科室现有医护人员5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6人。曾先后荣获“青年文明号标兵”、“三八红旗集体”、“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科室面积达平方米,为国内先进的层流病房,病区设有足月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普通病室、隔离病室,配有现代化多功能吊塔、心电监护系统、进口常频高频呼吸机、CPAP无创呼吸机、新生儿辐射抢救台、早产儿培养箱、蓝光治疗仪、微量输液泵、微量血气分析仪、超净工作台、经皮测胆仪、T-组合、新生儿复苏气囊、氧浓度测定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医院相关配套设备有新生儿听力筛查、早产儿眼视网膜病筛查、新生儿听视觉脑干诱发电位、床旁B超、四维彩超、床旁血液净化、视频脑电图、床旁x线检查、核磁共振成像(1.5T、0.5T)、螺旋CT(10排、64排)、遗传代谢病筛查等。科室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医护人员均进行过专业培训。曾成功救治多例四胞胎、三胞胎及体重仅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开展的多项先进诊疗技术填补了三门峡市的空白。

新生儿科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经验丰富,尤其对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及呼吸循环衰竭患儿的抢救更是有独到之处。年成功救治体重为g的早产儿,目前已长到5岁,(当时是我省抢救成功的最低出生体重患儿),每年随访,体格智力发育均正常。年又成功救治体重儿仅g的早产儿,年又成功救治体重儿仅g的早产儿。已成功抢救孕周小于28周、体重小于g的早产儿达20余名。开展的多项技术在三门峡市领先或独有,部分达省级先进水平。如:新生儿有创血压监测、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超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新生儿气管插管、气管冲洗术、常频高频无创呼吸机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听力、视力、眼底筛查、肌肤抚触、被动运动操、视觉听觉刺激、鸟巢、非营养性吸吮等个性化护理手段、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等技术。

1.完善而先进的呼吸支持技术:我科拥有多台常频或高频呼吸机、CPAP无创呼吸机。用于抢救肺出血、NRDS、重症肺炎、气胸、肺动脉高压等呼吸衰竭的危重患儿。先进的呼吸支持,大幅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明显降低了死亡率。

2、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该项技术可明显降低新生儿重度溶血病的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我科于年开展该项技术。已成功为余例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年该项技术通过三门峡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

3、开展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应用治疗早产儿NRDS:该方法是针对NRDS的特效治疗,我科开展该项技术可显著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年该项技术通过三门峡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年该项技术荣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三门峡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4、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我科从年开展此项技术,应用该技术后解决了极低体重儿长期静脉高营养的穿刺困难,从而提高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填补了三门峡市的空白,已成为成功抢救极低、超低体重儿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

5、新生儿外科疾病、先天性畸形的手术及手术前后的监护技术:目前已成功开展脾破裂、胃穿孔、皮下坏疽、肛门闭锁、肠闭锁、肠道重复畸形、膈疝、脐膨出、腹裂、肠系膜囊肿、先天性巨结肠、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幽门肥厚性狭窄等围手术期监护工作。

6、科研与论文发表情况:获市级科技成果6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级专利1项,省级荣誉1项,在国家级及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论著1部。

我科于年率先在三门峡市开展危重儿院前急救及网络转运工作,由新生儿科/NICU医护人员携带抢救器材转诊途中随时给予生命支持,确保安全。年转运量达余人次,转运范围覆盖三门峡市区、湖滨区、开发区、陕县、灵宝、卢氏、渑池、义马、平陆等周边地区的40多家医疗单位,医院的需要,医院后顾之忧,医院的肯定和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降低我市新生儿死亡率发挥了巨大作用。

专家简介:

王晓冰,女,主任医师,科主任,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组成员,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三门峡分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三门峡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3年,先医院、医院进修学习,擅长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症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其对早产低体重、新生儿急危重症的诊治有较系统的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参与完成市级科研5项,其中主持科研1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获市级科研成果4项,获专利1项。先后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及国家级期刊11篇,省级期刊18篇。

坐诊时间:每周三全天

王粉,女,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新乡医学院儿科系,医院儿科、新生儿科进修学习一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年,擅长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迁延性腹泻、营养不良、脑炎、手足口病、重症肺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中毒的诊治,特别对新生儿急危重症如新生儿窒息、多脏器功能损伤、呼吸衰竭、休克、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溶血病及代谢性疾病的系统救治有更深的研究。发表相关医学论文10余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三门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杨素娥,女,副主任医师,三门峡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儿科系,曾到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儿科进修一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儿科和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年开始专业从事新生儿重症救护工作,对新生儿急危重症救治有了更深的研究。在省级、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完成市级科研1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叁等奖。

科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uling.com/shwkb/12403.html


当前时间: